本站讯:12月27日下午,广州大佛寺图书馆内,茶香飘逸、琴声悠扬,近百位大益茶友共聚于此,参加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广州大佛寺、广州古琴文化研究会共同组织的大益茶友茶禅琴雅集活动。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跟宗教、艺术都有着深刻的联系。自古以来便有“茶禅一味”、“茶琴一脉”之说,“闲情听茶、琴心茶韵”是许多文人雅士追求的意境。茶、琴、禅之间的不解之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益作为中国普洱茶的标志性品牌,一向热心于中华国学文化的推广,为了让广大茶友领悟茶禅一味的真谛,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专门邀请佛教界高僧、资深茶人、古琴大师、国学研究专家与大益茶友于岭南千年古刹大佛寺内雅集,进行茶、琴、禅交流互动,共享茶琴禅一味之雅趣。
出席当天雅集的嘉宾有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兆、大佛寺住持耀智、古琴艺术大师谢导秀、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冯焕珍等。嘉宾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茶、琴、禅之间的关系,让茶友们茅塞顿开、兴致盎然。
雅集活动上,邬梦兆会长向大家介绍了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中,禅、琴在其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无论是关于唐、宋期间南方地区“庙庙种茶、无僧不茶”,寺庙必须吃茶僧及赵州高僧“吃茶去”的传说,以我国最早的一幅茶画——唐代周昉作的《调琴啜茗图》可得到的有关“茶禅结缘,自古而然”的论证,都充分印证了自古以来茶、禅、琴相互结合的关系。邬会长还提到,体会茶、琴、禅之间的关系,必须知道唐、宋时期四个人物的故事:一是“茶圣”陆羽与他幼年时的寺院生活;二是唐代诗人、“茶仙”卢仝用《七碗茶诗》描述品茶过程从物质到精神到文化领域的不同意境;三是“茶僧”皎然的“三饮茶”,以及他首创地提出“茶道”一词;四是宋代赵州从谂禅师与他那句千古禅林法语“吃茶去”的来历。这些广为流传的茶文化故事,经过邬会长的组合讲解,揭示了“茶、琴、禅”之间的奇缘妙想。
接着,大益广东团秘书长王飞先生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来鉴别普洱茶,让茶友们受益匪浅。
来自中山大学的冯焕珍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佛学及禅文化的研究,他在会上向茶友们讲解了不少古琴知识以及古人如何以琴传禅的故事。他说古琴演奏不仅是手上之艺,其强调的“清微淡远”之境,体现的是修心养性之道,这与品茶论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谢导秀老师与其弟子的古琴现场演奏,让大家在美妙的琴声中进一步感悟嘉宾们的讲话。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耀智方丈回答了茶友关于禅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并以四句话相赠茶友,表述为“要随缘不要随便,要承担不要负担,要圆融不要圆滑,要放下不要放弃。”
在雅集活动结束时,邬会长指出,茶文化和禅文化、琴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都要很好地加以继承;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把各自的份内事做好。并以一首诗表述了他参加这个活动的感受:“禅师句句吃茶去,道出声声真谛音,何物能消胸次结,茗香琴韵平常心”。
会后, 在大佛寺大雄宝殿耀智方丈亲自为 “大益金瓜贡茶” 举行了隆重的加持仪式,祈福茶友平安增福并为茶友签名纪念,为当天的活动划上圆满句号。茶友们意犹未尽,有不少人选择在寺内品尝斋菜,延续相聚之乐。(记者:红蕖) |